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,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,形成热流相对密集、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。冷桥是现象,热桥是空间部位,出现冷桥现象部位,一定是由热桥造成的,但有热桥存在却不一定出现冷桥现象。
热桥以往又称冷桥,现统一定名为热桥。
建筑围护结构中的一些部位,在室内外温差的作用下,形成热流相对密集、内表面温度较低的区域。这些部位成为传热较多的桥梁,故称为热桥(thermal bridges),有时又可称为冷桥(cold bridges)。
冷桥作为一种现象存在,是民间的一种习惯称谓,南方叫热桥,北方称冷桥。原因是出现这种现象的部位总能感觉到冷气的存在,温度较低,但是叫法并不科学。
热是一种能量,而冷不是,热能量的传导是需要一个渠道、桥梁的,而那些热阻低,热传导系数大的部位则提供了热传导桥梁,故这些部位就叫做“热桥”,在我国《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》(GB50176-93)上的专用术语就是“热桥”。
冷桥是现象,热桥是空间部位,出现冷桥现象部位,一定是由热桥造成的,但有热桥存在却不一定出现冷桥现象。
清馨苑外墙保温、乳胶漆施工
为什么只有外墙保温为内保温时,会出现热桥现象?
由于楼层和墙角处有混凝土圈梁和构造柱,而混凝土材料比起砌墙材料有较好的热传导性(混凝土材料的导热性是普通砖块导热性的2至4倍),同时由于室内通风不畅,秋末冬初室内外温差较大,冷热空气频繁接触,墙体保温层导热不均匀,产生热桥效应,造成房屋内墙结露、发霉甚至滴水。
总之,热桥效应是由于没有处理好热传导(保温)而引起的。
热桥效应在砖混结构的建筑中出现较多,而且由于温度、湿度、热量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,会出现“同一座楼,有的住户家发霉严重,有的住户家里却没事”。
由于造成热桥效应的因素很多,解决起来较为复杂。
将长霉的部位墙面清除后,沿楼面与墙面交接处,内墙外墙交接处墙面向外加宽,达到提高墙体保温、保湿的目的,减小热传递,能有效解决热桥效应,这种方法的弊端是造价太高。另外,将内墙贴上瓷砖,定期擦试,虽不能彻底解决热桥效应,但却能缓解发霉现象。
外保温可以理解为一个由墙面、屋面、地面、女儿墙、窗洞口周边和断桥隔热的门窗共同形成封闭的系统,将建筑完全包裹起来;而内保温在楼板与外墙结合处没有一点保护,而形成热桥。
|